活動辦法
activity
獎項宗旨

一、鼓勵「建設性新聞學」為方法,「生態文明」為主題製作新聞報導。

二、獎勵優秀新聞人才;提升新聞人素質與報導品質。

參賽條件

一、報名資格:全球地區以華文所作之報導,共分為專業組與學生組。

    ■ 專業組:

       A、全球華文媒體,舉凡電視、廣播事業機構或專業新聞網站、平面媒體(報
          社、通訊社、雜誌社)之專職新聞從業人員。

       B、自由投稿人。

    ■ 學生組:

       在校學生(包含國中、高中、大學、碩士、博士班學生)。

二、徵件範圍:於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間完成之華文作品(翻譯作品

    不得參賽),不限是否曾發表過,但應為參賽者自行創作之著作,不得有抄襲或侵害

    他人權利之情形。

三、收件日期:2024年6月1日至6月30日止。

參賽類別

專業組與學生組各分為以下四類:

一、平 面 類:
以單一事件或專題之新聞報導為單位;內容以文字輔以圖片或圖表為主,包含報刊、雜誌,與不含動畫及影音網頁之內容等。

專業組字數10,000字以內、學生組字數5,000字以內。(字數不含標點符號)

二、影 片 類:
以單一事件或專題之新聞報導為單位 ; 各組依總長度分為長、短版類別。

專業組:短版12分鐘內(含12分鐘整) ; 長版12分鐘(不含12分鐘整)~60分鐘以內。
學生組:短版6分鐘以內(含6分鐘整) ; 長版6分鐘(不含6分鐘整)~60分鐘以內。

三、融 媒 體 類:
以單一事件或專題之新聞報導為單位;將音頻(廣播)、視頻、影像、文字等不同媒體特點,全面整合之新媒體型態作品,活用社群網路元素,以影音、文字、圖片、互動等多元方式呈現新聞議題;參賽作品包含網站(website)、App (Application Software;應用軟體)、跨媒體內容(Cross-media Content)。

四、音 頻 類(含廣播、Podcast):
以單一事件或專題之新聞報導、評論、訪談為單位;內容以作者聲音輔以現場音或音效為主,包含廣播新聞專題、網路隨選音頻等。

專業組:單集/則,30分鐘以內(含30分鐘整)
學生組:單集/則,15分鐘以內(含15分鐘整)。

※注意事項:參賽者於報名時應填寫類別,如參賽者自行選定之類別經主辦單位認定係有誤報之爭議,由評審為最後認定。

報名與繳件規格

一、報名方式:採活動網站(https://newsaward.org/)線上報名

二、報名件數限制:相同參賽作者,在同一類組中,僅限投稿三件作品。

三、繳件規格:作品原文內容須以華文刊載,翻譯作品不得參賽。

  ■平 面 類:

    報導型式為紙本或網路報導。紙本型式:將已發行之刊物或未發行之內容以PDF檔

    交件(檔案大小加起來須小於12MB);網路報導型式:上傳報導網址。(網路報導內

    的影音部分不計入評分)

 

  ■影 片 類:

    提供參賽影片之無廣告內容格式,解析度須1280*720以上橫式影片,上傳至影音網

    站(如YouTube、Dailymotion、Vimeo、西瓜視頻、bilibili、優酷等),並附上連結。

 

  ■融 媒 體 類:

    提供作品網站連結、APP應用軟體下載點等。

    網站型式:須為HTML格式,可適用於IE10、Chrome、Safari、FireFox10.0以上版本

    瀏覽器;APP應用軟體型式:作品須適用 Android 5.0或 iOS 9以上版本。

 

  ■音 頻 類:

    提供作品連結、參賽作品音檔。檔案型式:請以MP3格式上傳至報名網頁。

       

 

四、必繳文件

1、上傳一張作品代表圖檔(JPG),檔案大小需小於1MB。

2、報名時須繳交【參賽作品著作權擔保暨授權切結書】『所有成員均須親簽』。

3學生組所有成員『均須上傳學生證』。

4、各組報名時須詳列內容素材之所有『協同製作者』姓名。

評審機制

一、為落實利益迴避原則,本獎項的評審遴選,採取學生組與專業組分開獨立的評審團

    作業。學生組評審是以資深媒體人或專業人士為主。專業組評審則以沒有在媒體業

    界任職的專家、學者為主。 

二、初 審:各類別經評審委員選出入圍作品,入圍名單將於網站上公布。 

三、決 審:各類別入圍作品,經評選結果若未達標準者,得予以從缺。 

四、評審基準:得獎作品須具備以下元素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1著重事實陳述

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2事件完整脈絡
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3點出核心問題
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4報導可能解決方案

獎勵內容

所有入圍者皆可獲頒奬狀乙紙

一、專業組:

1. 平 面 類:1-3名,首奬10萬元、優等3萬元,獎座各乙座。

2. 影片類(長短版):2-6名,首奬15萬元、優等5萬元,獎座各乙座。

  1. 融媒體類:1-3名,首奬20萬元、優等6萬元,獎座各乙座。
  2. 音頻類:1-3名,首奬12萬元、優等4萬元,獎座各乙座。

二、學生組:

  1. 平 面 類:1-3名,首奬2萬元、優等1萬元,獎座各乙座。
  2. 影片類(長短版):2-6名,首奬3萬元、優等2萬元,獎座各乙座。
  3. 融媒體類:1-3名,首奬5萬元、優等3萬元,獎座各乙座。
  4. 音頻類:1-3名,首奬2萬元、優等1萬元,獎座各乙座。

※社會價值獎:以上各類組將分別選拔出一組,主題符合SDGS社會進步構面的最優秀 作品另行敘獎,獎金為學生組1萬元,專業組3萬元。 

※修復性敘事音頻獎音頻類作品另行敘獎,獎金為學生組1萬元,專業組3萬元。

 

在「建設性新聞學」的分支中有一子項「修復性敘事」Restorative Narrative Journalism ,特別適合用音頻發揮,提供音頻作者在沒有畫面要求的情況下,能採訪的對象與題材範圍大增,為音頻新聞特別設置《修復性敘事音頻特別獎》,希望鼓勵音頻作者多加運用「修復性敘事」成為拓展建設性新聞的未來方向。

原因如下:

  1. 修復性敘事是透過將焦點從損失轉移到修復來改變被壓垮的期望,讓觀眾整體上體驗到更多正面情緒和更少的負面情緒。報導天災人禍後從創傷走向復原、重建的積極性軌跡需要比較長時間累積,通常也不容易獲取發生災難時的畫面,因此音頻的報導較不受缺乏事件過去畫面的限制。
  2. 音頻報導可以訪問到許多有露臉顧慮或上鏡焦慮的脆弱族群,在比較放鬆的情況下接受訪問。
  3.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發現,重複觀看創傷性圖像或新聞會導致嚴重的壓力,因此以快節奏衝擊性大災難畫面取勝的影音報導,會比以聲音敘事的修復性敘事容易帶來負面的情緒壓力。
  4. 在現代生活中,音頻也是最強的陪伴媒體,用娓娓道來的聲音與柔和音樂,常常能陪伴人度過最艱難的低潮,幫助人們借由報導中激勵人心的修復性故事,獲得療癒並帶來突破逆境的曙光與勇氣。

※ 注意事項: 以上奬金為新台幣,並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,凡獎金達20,000元(含)以上,得獎人須扣除10%稅金。

 

活動宣傳

一、入圍作品將舉辦網路人氣票選活動,票選出「最佳人氣奬」,頒發奬品。【人氣票選辦法】另於投票前公布。

二、入圍者與得獎者應配合主辦方所舉辦之相關推廣活動。

檢閱機制

社會各界若對入圍者資格、作品內容有侵權等疑義時,應於入圍名單公布後於2023年8月31日前,檢具相關書面資料向主辦方提出檢閱,逾期則不受理。惟檢閱機制作為本活動之參考,結果仍以主辦單位之決定為準。

注意事項

一、參賽者報名即視為同意遵守本活動之活動辦法及所有徵件規範,倘若參賽者不願遵守,主辦方有權逕行取消其參賽資格,參賽者不得異議。

二、參賽者應擔保擁有參賽作品之著作權;或已取得著作權人之同意及授權,並確實無法律上之爭議,否則主辦單位有權立即停止其參賽權。參賽所有的文件、資料,皆 不得以虛偽不實之內容報名、參賽。

三、獲獎之作品,倘有侵害他人權利、非自行製作、拍攝或違反法令情事,且經查證屬實者,將立即取消得獎資格,並追回其已領得之獎金、獎狀或獎座。如因此造成主辦單位受有損害,得獎者並應賠償。

四、本獎勵活動自受理報名後,參賽者同意將參賽作品,永久無償授權財團法人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,於本活動宣傳相關範圍內使用。(包含官網刊登、宣傳人氣投票、頒獎典禮、特別節目等系列活動、宣傳廣告、編印專刊、得獎作品展示,以及 轉授權予其他協辦單位為本活動宣傳使用。)

五、主辦方得有權隨時修改本活動辦法(包含但不限於投稿、評審作業等),並公告於本活動網站、社群粉絲專頁內,不再另行通知參賽者。

常見問題

聯絡窗口

若對本活動辦法有任何疑義或其他未竟事宜,請洽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, TEL:02-2162-8417、2162-8268,E-mail: foundation@tvbs.com.tw 或洽活動網站www.newsaward.org,亦可於FB上搜尋「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」粉絲專頁。